?
"
作者:任欣欣 吴小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近几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可谓是热门话题之一,原因主要归结于普通公众认为转基因技术改变了作物本身的特性,食用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食品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有关转基因的谣言
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如此迅速,那我们身边又有哪些食品属于转基因范畴呢。社会公众最熟悉的应该是在超市看到的食用油桶身标注的“本产品所用原料为非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或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大部分的公众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选择非转基因食用油,认为食用了转基因原料加工的食用油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在一定时间后对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害,以至于,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些关于转基因危害健康的谣言,如2010年2月,乌有之乡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1],我国肿瘤发病是否与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有关,市场上销售的小番茄、彩椒、小南瓜、小黄瓜,甚至有人认为紫色玉米、甜玉米也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等等。
针对广大的种植户说,对转基因的误解莫过于种植杂交品种不能留种是不是转基因造成的?有人说以前大部分作物都可以自留种,现在都不能自留种了,必须年年购买新种增加成本,都是转基因惹的祸。总之,凡是接触到的新奇的作物或自己不了解的现象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转基因。
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转基因技术就是科学家利用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从而让后一种生物获得新的性状[2]。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其自身基因决定。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一直通过对野生植物的不断驯化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与其野生祖先植物相比较,所有的栽培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都发生了大量基因的改变。每次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聚合和利用[3]。
“今天的农作物已不再是‘天然’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获得的品种。”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两种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实现了基因的转移与交流,从而满足高产、优质等需要[4]。
转基因技术于1982年开始应用于医药领域,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重组疫苗、抗生素、干扰素和啤酒酵母、食品酶制剂、食品添加剂等,很多都是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产品。
全球商业化转化体批准及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44个国家或组织共批准了32类作物的420余个商业化转化体(详见下表)。
批准商业化转化体的国家/组织/地区及涉及的作物种类
批准种植及进口的国家/组织/地区
|
涉及的作物种类
|
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玻利维亚、巴西、布基纳法索、加拿大、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埃及、史瓦帝尼、埃塞俄比亚、洪都拉斯、欧盟、印度、印尼、伊朗、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缅甸、新西兰、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马、巴拉圭、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南非、韩国、苏丹、瑞士、台湾、泰国、土耳其、美国、乌拉圭、越南、赞比亚
|
苜蓿、苹果、阿根廷油菜、菜豆、康乃馨、菊苣、棉花、豇豆、匍匐剪股颖、茄子、桉树、亚麻、玉米、甜瓜、番木瓜、矮牵牛、菠萝、李、波兰油菜、杨树、马铃薯、水稻、玫瑰、红花、大豆、西葫芦、甜菜、甘蔗、甜椒、烟草、番茄、小麦
|
来源:基因农业网